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923篇

个人描述

姓名:张桂辉, 笔名:肖蓟,祖籍上海金山,1953年生于福建莆田。30年来,在从政的同时,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在中央及地方报刊发表杂文、随笔120余万字。作品多次在《经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征文中获奖;两篇新闻评论分别荣获第十届、第十六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多篇杂文分别入选《经济日报“王府井随笔”精粹》、《南方周末—新千年文丛—回音》、《新天方夜谈——21世纪报刊杂文选粹》,以及中国年度最佳杂文、中国年度杂文精选等文集;已著有杂文随笔集《听潮微语》、《盛世微语》、《另类失衡》、《另类人语》《烈酒 咖啡 白开水》、《观潮余音》(上下卷),以及《怎样聚集正能量》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系2011年全国语文中考热点作家。

贪来了“纸”,腐掉了“魂”

2020-06-24 08:28 阅读(?)评论(0)

贪来了“纸”,腐掉了“魂”

张桂辉

贪腐贪腐,贪来的是“纸”,腐掉的是“魂”。这是笔者收看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联系媒体披露的相关报道后得出的一点感悟。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少数腐败分子贪腐的欲望“与日俱增”、数额“水涨船高”,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几千万、几个亿。原以为金钱多多,幸福多多。不成想,有钱反被金钱害——这些“取之无道”的钱,非但没有给贪官带来幸福,反而增加心理负担、精神压力。

歌曲《有钱潇洒》中有句词是这样写的:有钱就这么任性/有钱就这么潇洒/原来我想要的这么简单啊……的确,在商品经济社会,人们只要有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只要钱多,要多潇洒有多潇洒。前提是,这钱应当是来自正道的。否则,不但潇洒不起来,反而会被金钱腐掉灵魂,廉耻颠倒;腐掉信仰,由人变“鬼”。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中,华融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手握金融资源权力,却大搞幕后交易、大肆侵吞国有金融资产。赖案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在北京某小区发现了其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里面有多个保险柜,存放的现金达两个多亿。赖小民用暗语管这处房子叫“超市”。做贼心虚的赖小民受贿时,要求行贿者用现金交付。收钱后,自己开车来“超市”,亲手把钱放到保险柜里。为了掩人耳目,路上他不忘特意多绕几圈,以防有人跟踪。受贿巨额人民币,非但不敢花、不敢用,而且终日提心吊胆。面对镜头,赖小民感叹:“一分钱都没有花,都放在那里,最后组织上都收了。”

《国家监察》第五集《打造铁军》披露了几个因为贪腐由纪检干部变成“内鬼”的案例。吉林省纪委原副书记、省监委原副主任邱大明便是其中之一。老板宋某某,是吉林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尔智案中的重要涉案人,与邱大明也存在权钱交易。曾经,邱大明利用职务便利,为宋某某的房地产公司经营提供帮助,收受其财物300余万元。为了隐瞒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邱大明知法犯法、执纪违纪,不但将中央纪委调查王尔智的重要案情泄露给宋某某和王尔智的近亲属,而且唆使他们强硬对抗调查。由于“内鬼”作祟,相关人员深度串供,给调查工作造成很大阻碍。除此之外,邱大明还利用纪检监察干部的影响力为多名老板办事,一次次进行赤裸裸的利益交换。

曾几何时,有人以“烟酒基本靠送,工资基本不动”为自豪。我没有这种体验,但有点肤浅之见——不敢花的钱,与其说是钱,不如说是“纸”。贪来的“纸”,既不敢存入银行,也不敢轻易消费,还要忐忑不安、担惊受怕。即便是那些“漏网之鱼”,赃款轻易不敢用,心里总是不踏实。从这个角度讲,来路不正的“纸”,还不如真正的纸呢。不过,这“纸”倒有特异功能——腐蚀持有者的灵魂。

大量历史事实表明,信仰是广大党员干部的“魂”。党员干部的“魂”一旦被金钱腐蚀掉了,就会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到头来,难逃法律的严惩,断送了前程、丢掉了自由,多么愚蠢,何其悲哉!

成都市司法局原局长陈家荣因受贿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他在忏悔书中写道:“钱,这个身外之物,现在看来并没有带给我幸福。案发前,它带给我的是心虚、失眠、惊吓。案发后,它带走了我的自由,带走了我家的温馨,带走了我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机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呵护信仰之魂,更要自觉远离贪腐。

【原载《清风》杂志2020年第6期、《杂文月刊》2020年第6期】

  最后修改于 2020-06-24 10:2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