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923篇

个人描述

姓名:张桂辉, 笔名:肖蓟,祖籍上海金山,1953年生于福建莆田。30年来,在从政的同时,坚持业余创作,先后在中央及地方报刊发表杂文、随笔120余万字。作品多次在《经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征文中获奖;两篇新闻评论分别荣获第十届、第十六届福建新闻奖一等奖。多篇杂文分别入选《经济日报“王府井随笔”精粹》、《南方周末—新千年文丛—回音》、《新天方夜谈——21世纪报刊杂文选粹》,以及中国年度最佳杂文、中国年度杂文精选等文集;已著有杂文随笔集《听潮微语》、《盛世微语》、《另类失衡》、《另类人语》《烈酒 咖啡 白开水》、《观潮余音》(上下卷),以及《怎样聚集正能量》等。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系2011年全国语文中考热点作家。

多一点“战略留白”意识

2020-07-09 10:07 阅读(?)评论(0)

多一点“战略留白”意识

张桂辉

从新近一期的《瞭望》杂志上获悉,北京已在全市规划132平方公里“战略留白”用地,并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管理办法,原则上2035年前不予启用。北京“战略留白”之策,为落实总体规划提供战略支撑的同时,给城市长远发展预留高质量发展空间,对助力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这种意识,难能可贵。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但凡书画艺术创作,为使整个作品画面与章法更为协调精美,都要刻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给观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城市建设“战略留白”,是在未来发展的时间轴上提前预留和冻结一部分用地,以期在规划远期能够在城市集中建设区内保留更多的蓝绿空间和非建设用地。这样,既可为未来重大战略项目提供更多选址可能,又可增加贴近市民生活的生态休闲和康体游憩功能。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北京的“战略留白”,既有远见卓识,又有民本意识。古人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我相信,一个国家是这样,一座城市也是这样。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缺乏对自然山水环境的敬畏与尊重,任意破坏城市与山、水环境的依存联系,随意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直接或间接破坏了优美的山水风貌。还有一些城市建筑,随心所欲,大刀阔斧,使得传统空间环境遭到人为破坏,本来自然和谐、交相辉映的生态画卷,被任性糟蹋。最直观的表现是,城市建设迅猛扩张,当代愚公挖掘不止,不单城市近郊的土地“开发”殆尽,就连一些山地也未能幸免。

陶渊明有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如今,很多“南山”, 不种树木种楼盘,不种菊花种别墅。以致楼群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空白”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城市周边,但凡能够开发的,不论是土地,抑或是山地,恨不能干净彻底“开发”掉。此类现象,比比皆是。笔者生活的小城,前些年,还能看到近郊一些山的腰肢;现如今,连山屁股也看不到了。目光所及,全是楼房。

也难怪,种楼较之种树,非但来钱快,而且回报高,既有经济效益,又有既得政绩,不知要划算多少倍,且房地产开发,大多与新城建设有联系、划等号,父母官与开发商,往往一拍即合,自然想不到“留白”、顾不上“留白”了。都说,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实,山地何尝不是这样。遗憾的是,在一些人眼里,山地既不值钱,更不稀罕,想挖就挖,想移就移。于是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的背后,是一座座青山的毁灭性消失。一位山区朋友告诉我,他生活的县城,原来近郊有几座小山,茂盛的阔叶林,给小城增添了盎然生机、迷人秀色。如今,树砍光了,山挖没了,取而代之的,除了楼房,还是楼房,若把房子“平摊”给城区现有居民,每户可分两三套。即便如此,还在无休无止挖地建房。

一座城市,如同一幅画作。画面满满当当,高楼密密麻麻,城市品味如何暂且不论,视觉效果一定不会太好。现在,首都北京带了个好头,各地应当仿效。即便不是为了“战略”,也要自觉增强“留白”意识。这样,城市后续发展,才有足够空间。【原载2020年7月7日《福建日报》】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